初審編輯:秦雅琨
責任編輯:馬寶濤
春日漸暖,在齊河黑陶藝術館里,來此研學的學生沉浸式過了一把“國風癮”,拉坯、壓光、雕塑……龍山黑陶制作化腐朽為神奇的藝術魅力讓孩子們直呼:“學習制作黑陶的過程,就像跨越時空觸摸了一段距今4000多年的歷史!
“把非遺用起來,是最好的傳承!钡轮菔蟹沁z代表性傳承人劉浩是齊河黑陶非遺工坊的創(chuàng)始人,“目前館內展示黑陶手造藝術品100余件,此外工坊還設有黑陶制作體驗室,與多所中小學校合作設計開發(fā)了黑陶歷史參觀浸潤課程、史前‘黑科技’蛋殼陶制作體驗課程、龍山文化研學導師講座課程等,今年已陸續(xù)接待30多支研學團隊!
以傳統(tǒng)非遺為載體,深耕立德樹人沃土。齊河縣打造“齊有優(yōu)教”全環(huán)境立德樹人品牌,整合縣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、紅色教育基地等優(yōu)質資源打造12處集紅色文化、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于一體的思政“實景課堂”,通過“三式”(立體式教學、沉浸式體驗和實境式參與),充分發(fā)揮實景課堂的“三真”(故事真、場景真、人物真),從而達到“三深”(印象深、觸動深、領悟深)的育人效果,逐步提升各基地培訓方式及培訓內容,形成精品“研學路線”。
“面朝黃土背朝天,時刻與群眾在一起,這就是當年焦裕祿工作的場景……”近日,在齊河黨員教育體驗基地“實景課堂”,思政紅色小教練員結合現場影視、照片以及場景還原技術為大家復原了當年的場景,生動地講解了焦裕祿的故事。同學們在“實景課堂”中更真切地感受到了思政課的力量。
同時,齊河縣還利用沿黃河文明實踐帶、黃河文化博物館群等資源,打造“黃河文化帶”,實施黃河新時代文明實踐工程。學生們在參觀和學習中,不僅了解了黃河的歷史和文化,還深刻感受到了黃河精神的偉大力量。
環(huán)境就是無聲的教育。齊河縣通過以文化人、家校共育、志愿服務和實境課堂等多種形式,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了良好的環(huán)境。未來,齊河縣將繼續(xù)深化立德樹人工作,為培養(yǎng)德智體美勞全面發(fā)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更大力量。(通訊員 孫姝怡 李寧 辛廣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