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審編輯:張曉琳
責任編輯:馬寶濤
“我這孩子們都不在家,自己做飯?zhí)M勁,多虧了志愿者們,在幸福食堂不僅能吃上熱乎飯,還能和老伙計們嘮嘮嗑,心里頭別提多舒坦了!” 4月25日,德州市寧津縣保店鎮(zhèn)龐莊村的陳成信在幸福食堂吃著熱氣騰騰的飯菜,笑得合不攏嘴。在保店鎮(zhèn),像張大爺這樣受益于幸福食堂的老人還有很多,而這背后,是保店鎮(zhèn)以志愿服務為紐帶,精心編織的幸福民生網。
近年來,隨著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陸續(xù)外出務工,農村留守老人吃飯難成為群眾普遍關注的問題。在寧津縣保店鎮(zhèn)龐莊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站,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聚焦留守老人、困難群眾等特殊群體,以“幸福食堂”為載體,定期在村內組織包餃子、包包子、大鍋菜等形式的“敬老宴”,讓老人們不僅吃得安心,也讓在外的子女更加放心。
“我年紀大了,自己做飯總是湊合,大隊組織的這個幸福食堂,讓我每天都能吃上熱乎又合口味的飯菜,太貼心了!” 今年 82 歲的姜秀香老人感慨道。和姜奶奶一樣,龐莊村有60余名老人因身體原因,難以吃上可口的飯菜,老人們的“一餐熱飯”問題也成了龐莊村志愿者們的心頭事。
“我們充分考慮老年人的飲食習慣、營養(yǎng)搭配和口味多樣等因素,精心烹飪飯菜,讓老人們在這里感受到家的溫暖和舌尖上的幸福!饼嬊f村幸!笆场惫庵驹阜⻊贞犖榈年犻L苗圣紅介紹?紤]到部分高齡老人行動不便的情況,龐莊村“幸福食堂”不僅可以堂食,還啟動了幸福送餐服務,開展“配送一次午餐,打掃一次衛(wèi)生,料理一次家務,幫助一次代購”活動。
為進一步探索形成“幸福食堂”長效機制,寧津縣保店鎮(zhèn)采取村級主辦、政府支持、多元籌資、志愿者參與的方式,鎮(zhèn)政府對幸福食堂每次每人就餐補貼3元,既降低了運營成本,又確保了食堂的長期穩(wěn)定發(fā)展,形成了志愿服務靠前、廣大群眾受益的基層治理模式。此外,寧津縣保店鎮(zhèn)積極探索“幸福食堂+美德信用+志愿服務”新模式,同時,在保障老人“一頓熱飯”的基礎上,積極延伸拓展“幸福食堂”新功能,融入移風易俗宣講、休閑娛樂、健康體檢等功能,實現服務延展,讓老年人不僅在物質生活上得到滿足,在精神生活上也得到極大豐富。今年以來,保店鎮(zhèn)已在30個幸福食堂,持續(xù)開展老年聚餐志愿服務114次,已惠及近1300名老年群體,以多元化的為老志愿服務,讓群眾真切地感受到溫暖,助力基層村級治理新模式。
保店鎮(zhèn)幸福食堂是一項暖心工程、民心工程。在幸福食堂中,一句的暖心話、一碗的包子、一次“為老”服務、一個“美德信用”小故事、一次政策講解……這種“微志愿服務”讓老人感受到黨的真情實意。小小的食堂,承載著群眾滿滿的幸福。今后,保店鎮(zhèn)將繼續(xù)依托“幸福食堂”放大鄉(xiāng)村治理效能,把幸福食堂打造成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新陣地、服務群眾的新紐帶、鄉(xiāng)村善治的新載體,為群眾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務、自我發(fā)展創(chuàng)造更多條件。(通訊員 張鈞柯)